时隔一个月,汽车维保设备制造商巴兰仕(873884.NQ)终于迎来了一询。
2019年11月,公司向上海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登记材料,2022年7月终止辅导。
2024年5月20日,公司进入新三板创新层;9月30日,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11月1日收到首轮问询。
如果仅看业绩表现,巴兰仕奔赴北交所优势显著——公司2023年盈利激增168%,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18%。
就在业绩大涨之前,公司盈利一度腰斩,而且超7成营收靠贴牌外销,公司业绩增长稳定性和持续经营能力都要进一步明晰。
尤其在美联储降息、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贴牌外销为主的巴兰仕还能维持业绩增长吗?
控制股权的人:公司无控股股东。蔡喜林、孙丽娜夫妇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46.66%的股份。
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维修、检测、保养设备的研产销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的产品包括拆胎机、平衡机、举升机以及冷媒回收加注机、气动抽接油机等汽车养护设备及其他设备。
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内汽车维修保养设备行业规模较大的制造商。国内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长城等知名整车厂家,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等大型连锁汽车维修保养店,中国石油、美孚、壳牌等知名油品公司;在国外,公司产品远销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其他国家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巴兰仕主营汽车维修、检测、保养设备的研产销,主要产品有举升机、拆胎机、平衡机和养护类设备,营收占比超过九成。
年报显示,2022年巴兰仕业绩下滑,主要系营收下降、管理费用增加导致的盈利下降所致。而营收下降,又是因为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客户订单减少,加上当年公司上海工厂暂时停工、上海港口出口受阻所致。
虽未明言,但若仔细琢磨显而易见,当年业绩下滑某一些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特殊背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北交所一询要求,公司需量化分析收入及利润2022年下滑、2023年和2024年1—6月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净利润变动幅度大幅高于收入变动幅度的原因及合理性。
外销占比超七成倒也罢了,关键是巴兰仕主要做的还是贴牌,也就是OEM代加工。
在贴牌模式下,公司并不能贴上自己品牌,最终用户也不能直接获取公司产品信息。公司并无品牌收益,赚的就是加工费这点辛苦钱。
巴兰仕直言,若主要贴牌客户与公司减少合作或出现订单下降的情况,公司将面临因主要客户的真实需求变化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甚至业绩大幅度地下跌的风险。
公司表示,未来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公司外销产品竞争力将会降低,同时产生汇兑损失,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采用贴牌模式,巴兰仕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导致随着营收增长,应收账款逐年高企。
2024年上半年,巴兰仕的应收账款大幅度的增加,期末余额高达1.06亿元,营收占比高达20.71%。应收账款周转率骤降至6.59次/年。
这也引发了北交所关注,要求公司“说明最近一期应收账款大幅度的增加的主要客户及其变动原因。”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MARELLIAFTERMARKETPOLAND Sp. z o.o以1734.25万元的销售金额,成为巴兰仕第四大客户。截至6月末,其应收账款为1632.01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比例为15.42%,坏账准备为81.60万元。
巴兰仕表示,未来如果客户的资金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放缓甚至无法收回。
就在IPO获受理的前五天,2024年9月25日,巴兰仕因股权代持问题被监管层点名了。
因巴兰仕申请挂牌期间未披露股份代持事项和员工持股平台份额代持事项,且相关股东上海晶佳和股东文元未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全国股转企业决定对上述主体采取口头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虽然口头警示不属于行政处罚、公开谴责,不会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但足以说明巴兰仕股权代持之频繁混乱。
据统计,巴兰仕累计发生过11次股权代持情形。其中公司层面的股权代持5次,涉及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晶佳的6次。
2021年11月,巴兰仕人事行政部总监文元受让4.2万股公司股份,其中的3.1万股为文元替其亲友甘文鹃、甘海青、多春香、甘秀春、文永生代持。代持形成的原因是,文元缺少入股资金且其亲友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2024年5月,文元将被代持人支付的代持股款返还给被代持人,相关股权归文元所有。
对此,北交所要求巴兰仕说明“股权代持是否彻底清理,清理过程是不是满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是否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不是真的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发行人目前是否仍存在股份代持。”
其实,在穿透式监管原则加持下,股权代持属于IPO必须清理的问题。虽然不翻旧账,但务必不能爆新雷。
一旦被查出新的股权代持问题,估计IPO之旅就要大起波折了。巴兰仕能做到吗?